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李白《苏武》
汉朝之际,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困匈奴19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引诱与欺压,从未屈服低头,在这19年之中,他遭受的苦难无法言喻,内心中对君主的忠诚与回到故国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
他的名字叫作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他在北海手握汉朝使臣的符节,坚守着为人臣子的使命,挨过一个又一个的酷暑与寒冬,面对敌人的逼迫与挚友的劝诫,他未曾动摇,哪怕搭上性命也要效忠于自己的君主。
终于,他也盼到了曙光,如愿回到了故国,受民众敬仰,也终得流芳百世。
奉君之命出使匈奴苏武大约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年)前,父亲苏建曾经三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使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父亲的荫庇下,苏武在朝中任郎官一职。
汉武帝即位初期,匈奴无视和亲政策,不断骚扰着汉朝边境。在强大的国家实力支撑之下,汉武帝决定废除和亲政策,向匈奴发动战争,从而来稳固汉王朝的安全同时来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汉武帝对匈奴的不断讨伐之下,匈奴的势力大大削弱,公元前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为稳固自身的权力,新单于向汉王朝表示愿意讲和,将之前扣押的汉朝使节送还,并尊大汉为丈人。
汉武帝也对其这一做法表示赞许,随后便任命苏武为中郎将于同副中郎将的张胜和使臣常惠带领一百余人,持节护送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到故国,并携带众多礼物赠予单于,以此答谢单于。
临危不惧坚定本心苏武等一行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匈奴,可单于并不像他们所设想的那样真诚的对汉朝表示忠心,反而愈加傲慢,这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看到的。在苏武完成汉武帝的使命之后准备启程回朝之时,匈奴内部发生了一场乱局。
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发动谋反,意图绑架单于之母阏氏归于汉朝,虞常在汉时与同苏武出使匈奴的副官张胜颇有来往,便贿赂张胜与其勾结一派,最终谋反失败,虞常被单于活捉,供出了张胜,在这场乱局中苏武也惨遭牵连。
昔日向匈奴投降的卫律企图劝降汉朝使节,在卫律的刀剑与引诱之下,张胜请求投降,但苏武不为所动,并一度想要自我了结了生命以表忠心,他一心向汉,忠于朝廷,并讽刺卫律不顾恩德义律,背叛皇上,归顺异族,实属可耻!
单于了解此事之后,为迫使苏武归降,他将苏武囚禁到了阴冷的地窖里,不给他任何吃食。在漫天雪地里,苏武只能将雪同毡毛一同嚼下以此充饥,几日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苏武会挨不住这般痛苦而死去但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单于见状,将他带出了地窖,命令苏武到北海牧羊,为打消苏武回国的念头,他便提出公羊产子方可回国的无理要求,在北海牧羊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没有粮食的他,便去搜寻野鼠储藏的果实来吃,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苏武都未曾动摇,他将代表自己忠心的符节紧握在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效忠于汉的本心。
不畏艰难忠诚依旧苏武拿着自己的使节在北海日复一日地牧羊,就这样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常常到北海打猎,苏武有着矫正弓弩,编制捕网的手艺,因此颇受於靬王器重,常常为苏武带去衣物与吃食,这也让苏武在穷困的生活有了一丝的慰藉。可好景不长,於靬王离世,於靬王曾赠与苏武的牛羊也被偷盗一空,这也令他再次陷入了深渊。
在汉朝时,苏武与李陵同任侍中一职,在苏武被困匈奴的第二年,李陵向匈奴投降,归顺于匈奴,但李陵出于对朝廷的羞愧,没有脸面去见苏武。多年之后,单于派遣李陵前往北海,为苏武设下宴席,劝服苏武投降。
李陵企图利用苏武的亲人,使苏武动心,他告诉苏武,他的兄长因犯大不敬之罪,用剑自杀,弟弟也在朝中因办事不力而畏罪自杀了,母亲已经离世,妻子也已改嫁,家中只剩下了两个妹妹与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且生死不明。
如此之势,在朝中无牵无挂,再回到故国也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可是苏武对李陵表示,我苏武与父亲都有因为皇上的一番提拔重用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愿意为皇上牺牲自己的一切。
臣子效忠于君王,如同儿子效忠于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理所应当,没有什么可憎恨的,我苏武哪怕身处如此穷困潦倒之地也毫无怨言。
李陵在与苏武的饮酒交谈中,为苏武的忠诚之心所触动,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袖,不再劝降苏武,与其告别离去。而后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告知苏武朝中官吏百姓皆身穿白衣,应是汉武帝离世,苏武听后伤心欲绝,放声大哭,悲伤至吐血,面对着汉朝的方向,每日吊唁,长达数月之久。
获释回汉受人敬仰汉武帝离世,汉昭帝即位,在武帝时期汉王朝的实力进一步提升,早已凌驾于匈奴之上,因此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一派达成和议,朝廷派出使节接俘虏的汉朝使节回国,但是狡猾的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但通过多方寻找与里应外合,汉朝使节得知苏武仍在北海牧羊。
李陵在得知苏武将要被接回国之后,摆酒设宴对苏武表示祝贺,他向苏武表示出了自己的遗憾与淡然,但总归无奈,李陵曾经也是汉朝闻名的大将军立下汗马功劳,若不是逼不得已,又岂非会选择如此之路。他告别苏武挥袖离去。
结语
昭帝始元六年春,苏武回到了故国,带着祭品拜谒武帝,并赐予其官职、房屋、土地、金银等。苏武被俘19年,忠心耿耿,不屈匈奴的事迹广为流传。“苏武牧羊”这一词语在如今也依然象征着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等优良的精神。
参考文献:《汉书.苏武传》《李陵答苏武书》